1、选择题 唐代诗人李绅作《悯农》二首,其中一首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反映出小农经济具有
A.分散性
B.封闭性
C.脆弱性
D.落后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指的是相互联系较少,独立生产;B项封闭性和分散性有一定的联系,指的是和市场联系较少;C项脆弱性是指经不起自然灾害等侵袭,容易破产;D项是指的耕作方式的落后。
考点:小农经济的特点
点评: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此外,还需了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1867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将一幅华盛顿肖像赠送给徐继畬,他在赠送仪式上说:“华盛顿与中国人民一样,坚信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呼吸自由的空气;与中国人民一样,坚持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盖为我国之民所敬仰而深慕者,独有兄台一人而已!”这一材料表明?
A.徐继畬崇洋媚外且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赏识
B.美国政府鼓励徐继畬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C.美国政府为维护在华利益积极扶植代理人
D.中美通过早期的文化交流开始了彼此间的了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美国人是因为徐继畬比较了解美国国情才表达对其的钦佩之情:“盖为我国之民所敬仰而深慕者,独有兄台一人而已!”,这也说明了解美国国情的中国人甚少,同时,美国人也表述了对孔子的敬仰之情,综合起来反映了.中美通过早期的文化交流开始了彼此间的了解,答案选D,A B 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历史潮流
点评: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主要历程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林则徐,魏源和徐继畬等人则处于向西方学习的起点,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近代化拉开了帷幕,这可能要比地主阶级直接向西方学习军事的直接作用要大,本题即是从这一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有关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日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外交政策高度一致
B.日本积极追随美国
C.两国是忠实的同盟
D.既有联盟又有摩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与美国既有联盟又有摩擦。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德意志帝国
D.邦联制下的美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德国君主立宪制度特点:(1)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但皇权至高无上,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2)行政权和立法权没有真正分离,而且行政权制约立法权,任何法案必须经过皇帝批准才能生效。联邦议会(上议院)权力大,帝国议会(下议院)权力小。因此选C。
考点:德国代议制
点评:德国的统一与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使德国很快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但是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造成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表所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的创办的特点正确的是
1863—1912年中国民族工业创办统计表(总投资约为14000万元)
A.投资规模大
B.资金多
C.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
D.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这些自然经济较早解体的地方,故选C项。AB项明显错误,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根据材料数据分析很明显可以看出D项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