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六)
2019-05-28 03:43:24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宋太祖、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相同之处是( ) A.极大地削弱相权 B.分化中央和地方事权 C.地方上设三司分权 D.分割宰相权力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3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3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列宁心目中无产阶级政权的特点。(2分) (5)依据材料五,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3分) (2)理解: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1分) 进步作用: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2分) (3)完美之处:不流血、妥协。(1分)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2分) (4)特点: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2分)
本题解析:(5)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2分)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发展变化的分析与理解。首先要分析题意,要求回答的是“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故要联系着三代的时候,我国宰相制度的演变内容是什么,注意语言措辞准确。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与理解。首先要结合材料“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及所学的雅典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分析回答第一小问。联系整个梭伦改革的内容分析解答历史作用。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光荣革命”及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分析与认识。第一小问实际上就是对“光荣革命”特点的正确理解:以妥协、不流血的方式取得胜利。对于后一问要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分析解答。 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无产阶级政权特点的正确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紧扣材料“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并联系巴黎公社的相关内容分析。 第(5)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联系所学及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分析归纳。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宰相制度的发展沿革;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与特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梭伦改革;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战国的军功授爵制—西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其对应的选拔依据正确的是 A.军功—孝廉—门第—才 B.才—孝廉—门第—绩 C.才—门第—绩—孝廉 D.孝廉—绩—才—门第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战国的军功授爵制的选官依据是军功,西汉察举制的依据是德才,即孝廉,魏晋九品中正制的依据是门第的高低,隋唐科举制的依据是考试成绩,即才学,因此答案为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毛泽东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这表明他认为:
A.儒家远比法家高明
B.法家才是思想正统
C.分封制优于郡县制
D.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这首诗是毛泽东写给郭沫若的。《封建论》是柳宗元所写,反映的是反对泥古历史进步而非倒退的思想,他认为秦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郡县制,而是因为秦朝的暴政。“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可以理解为:我们要熟读《封建论》,绝对不能从柳子厚(柳宗元)的时代返回到周文王的时代去。这就说明他认为郡县制优于分封制。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分封制与郡县制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
A.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B.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这种维系作用越来越弱。题中信息所反映的正是这一点。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中的限定条件:“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各选项逐一排除即可。A项正确,反映出当宗法关系遭到破坏后,分封制亦无法维持下去。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奴隶制度的政治支柱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