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材料二?若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及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三?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也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变,二者斯强矣。
材料四?革命的目的是为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做不到,也不是我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回答:
①上述材料分别代表哪些派别的观点?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②根据上述四段材料,分析说明中国近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①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主张改变具体规章制度,学习西方生产方式和技术。
维新派:主张在保留君主前提下,兴民权,行宪政。
革命派:主张革命手段;进行民族、政治和社会三大革命,使中国成为一个完善的国家)
②特点:西学东渐,学习西方由学器物到学制度,不断深入。
本题解析:根据四则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作出判断。“分别”是地主阶级顽固派、洋务派和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其思想经历了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科技再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由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西方的军事与科技?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抓住题干中的“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去思考,④表述有误,因为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在中国提出的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排除④,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应该是张之洞
[? ]
A.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一贯主张
C.思想完全地改弦更张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也农家子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且国中人口,甲于五洲,倘不于农务大加整顿,举行新法,必至民食日艰,哀鸿遍野,其毙可预决也。故于去春,孑身数万里,重历各国,视察治田垦地新法,以增见识,决意出己所学,以提倡斯民。
——孙中山《创立农学会征求同志书》(1895年)
材料二?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这一思想有何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农业与土地问题(民生问题)。原因:出身农民;人口众多、农民贫困;海外所学,报效祖国。
(2)核定地价,平均地权。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 )?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