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指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表现为比较高级的文化处于传播的主导地位,而比较低级的文化则主要处于吸收的他位。总的来说,文化的传播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在方向上同时并行,在层次上相互交错。由于吸收文化的区域基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不同的阶级、集团和派别对于外来文化不同要素的需求有着轻重缓急的不同,这就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向和层次不可能绝然齐头并进,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阶级或阶层,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吸收的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新、演变、递嬗,于是构成了文化传播与吸收中的时间与层次序列。在一般情况下,对外来文化的选择与吸收,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轨迹,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正经历了从技术层次到思想层次,进而又推进到政治层次的发展过程。
——王翔《论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层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摘自陈独秀《警告青年》
(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代表哪一个派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 ]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 
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4、判断题  5.由梁启超起草,蔡锷派发的《中华民国讨逆军檄告天下》开篇写道:“中华民国讨伐逆军为檄告事:慨自晚清失政,国命阽危,我国民念竞存之孔艰,痛沦胥之无日,共倡义举,爰建共和……”此文所檄告的是违背“共和”之逆的: 
[? ]
A、袁世凯
B、张勋
C、段祺瑞
D、冯国璋 
 
	        5、判断题  被誉为洋务派第一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 ]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训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弼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