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的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旧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A.革命?
B.尊孔?
C.帝制?
D.亡国
2、判断题 1937年董必武在《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经济社会条件距离实现共产主义很远,没有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妄想在这样落后的经济条件上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初步的社会主义社会。共产党当前的目标首先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与孙中山先生所遗留的三民主义在现阶段真正实施起来,没有什么不兼容的地方。”对这一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阐明了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具有明显的兼容性?
B.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中国人民的主要目标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C.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将来会共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D.中共现阶段的革命目标与三民主义基本一致,没有原则冲突
3、判断题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言论出自?(?)
A.激进派
B.革命派
C.维新派
D.洋务派
4、判断题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辩,其核心是(?)
A.根本目的之争
B.治国方略之争
C.新旧道德之争
D.政治体制之争
5、判断题 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