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2分)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2和图3、4,提炼两项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2、综合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江府
|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
苏州府
|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
嘉兴府
|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
湖州府
|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简述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8分)
(2)根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2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8分) 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8分)
(4)根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6分)
3、选择题 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不同农作物轮换种植),并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项较为合理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B.诗中指出稻、麦产於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人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用在历史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