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政治方面,孔子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而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社会等级,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弟子规》中的“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强调的是伦理道德中的(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弟子规》”、“见未真,勿轻言”、“事非宜,勿轻诺”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相关内容。进一步比较、分析,不难判断出,这体现的是封建伦理纲常“三纲五常”中,“信”的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传承了中国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又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材料二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请回答:
(1)材料一孟子提出了什么民本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民生主张?(3分)
(3)材料三出自何处?根据材料回答这些问题提出的背景。(3分)
(4)以上材料和分析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1)民贵君轻。(2分)
(2)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3分)
(3)《论十大关系》;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吸取苏联教训。(3分)
(4)民生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2分,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成语“萧规曹随”反映的汉初主要的政治统治思想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道家的黄老之学
C.墨家的“兼爱”思想
D.法家的法治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其变化的根源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文化中心的南移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政治中心东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纵观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不难发现其题目中所说的变化是指明朝儒学家的籍贯是在南移的,而变化的根源往往要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经济重心的转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宋明儒学家籍贯分布变化的根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毛泽东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