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辫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产生该思想的背景。(2分)
(2)材料二、三在手段、目标上有何差异?分析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6分)?
(3)材料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我们如何看待此观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轨迹。(2分)
参考答案:(1)核心:“中体西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2分)
(2)差异:材料二主张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材料三主张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4分)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2分)
(3〉观点:只要引进西方民主、科学,就可以救国。
评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存在着绝对肯定西方的偏激看法。(3分)
(4)轨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器物——制度——思想)(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4分)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为宗教宣传品, 占总数的69%。 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来的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哪些主要途径?(8分)
材料二?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三?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哟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 发起人
| 在会议中所占席数
| 政治派别
|
国民党
| 宋教仁
| 392
| 革命派
|
共和党
| 黎元洪
| 176
| 旧官僚
|
统一党
| 程德全
| 24
| 旧官僚
|
民主党
| 汤化龙
| 24
| 立宪派
|
(3)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分)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对比说明了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 途径:出版书籍,设立医院、传播宗教、开设学校。(8分)
(2) 社会现象: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时尚崇洋。(2分)
原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及思想、生活方式传人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科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3分)
(3) 政治局面:民国初年组建了很多政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标榜共和,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2分)
说明:说明了民主共和是大趋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也说明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2分)
本题解析:(1)可从所给的材料“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为宗教宣传品, 占总数的69%。”、“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等信息进行分析、归纳。(2)从所给的材料中分析其含义:认为极贵重者,就是洋物,而极贵重者也就是质量好的,反映了对外来事件的崇尚,这自然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工业文明传入中国,近代西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开始传入我国。(3)从所给的材料中来看,一方面点明有很多政党,体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但是很多的旧军阀等也组建了政党,同时也说明存在着投机现象。这充分说明民主共和是大趋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说明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预示着革命存在着深深的危机。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政党者,乃本特异之政纲为全体所共认者,以一致之运动图国家之幸福,因而相与联合之一团体也。“……“惟记者(章士钊自称)之所信,则凡国家之能获政党之福者,必其国内有两大党,而亦仅有两大党,政纲截然不同,相代用事者也。”?
——1912年?章士钊《论统一党》
(1)依据材料一,章士钊认为什么是政党?(不得摘抄原文。)概述其政党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代议制不适于吾农业国,其所以然,则吾之所谓士者,本属游民,不能事事,古来以禄代耕之意,久已无存,益以浮滥淫靡、本土不具之习,所以腐人心性而堕人节操者,又随工业国之代议制转徙而来,外污中粪,不可究诘。”?
——1923年?章士钊《论代议制何以不适于中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章士钊为什么认为“代议制不适于吾农业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政党是依据并且落实特殊的政治纲领的团体。政党观:两党制。
(2)资本主义国家的议员,有富有的资本家为其提供经费,不用犯愁自己的衣食之费和巨大的政治活动开支;中国是个农业国,议员没有资本家为其提供经费,他们以政治为谋生之路,一旦离开政治,将无以为生,故视政治为聚财手段,一旦从政,将贪污受贿,无所不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在政治上的主张是
[? ]
A、振兴工商业
B、兴办学校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推翻清朝统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 )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维新派和革命派
D.同盟会和共产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