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此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2、判断题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D组:毛泽东和邓小平
请回答:
小题1:指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4分)
小题2:促使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6分)
小题3:D组人物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做出了哪些巨大的理论贡献,试各举一列。(4分)
3、判断题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虽展开过思想论战,但其根本目标的共同点是( ? )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C.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4、判断题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诗久战》主要着眼于?
A.总结正面战场经验教训
B.指导敌后战场有效抗战
C.分析中日双方基本特点
D.揭示抗日战争正确道路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
请回答:?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