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帝国主义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真实意图是
A.阻止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B.促成南北和谈,谋求中国统一
C.避免中国出现南北两个政权
D.“严守中立”,博得好感
3、判断题 民国初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采取的斗争方式有
①举行双边谈判②采用政党政治③运用法律手段④进行武装斗争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 ]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
5、判断题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痛耻,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建构》)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 ]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