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下面是一幅元代的政治制度政权结构图,其中的划横线部分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丞相
B.宣政院
C.军机处
D.理藩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元朝中书省长官即为丞相;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军机处属清朝雍正年间设立的中央机构,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
考点:本题考查元朝政治制度。
点评:本题的要领在于把握元朝宣政院的职能。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三省体制最早出现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魏晋南北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东汉光武帝设的的尚书台到东汉末演化成尚书省,在魏晋南北朝时尚书省与中书、门下省共同构成了三省体制。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 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九品中正制度
D.内外服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斑马式” 省级组织的制度是指汉代初期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即郡国并行体制,答案选A,B D两项是中央制度,C项是官员选拔制度,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
点评: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尤其是涉及到对郡县制的考查更是举不胜举,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强化对郡县制内容的理解。郡县制通行于秦代、汉代和隋唐时期,至元代行省制出现,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再次出现重大变化,但县级模式始终未变,所以可以说郡县模式一直发展使用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亮点。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
C.封建的经济发展
D.私学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阐述了“士”即知识分子这一阶层兴起的现象,注意题眼要求选择其兴起的直接原因,联系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解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等都是“士”这一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宗法制的解体、私学的兴起是其兴起的社会条件,封建的经济发展是其兴起的经济根源,而其直接原因是其直接的需求,即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士”这一知识分子阶层兴起原因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分清什么是直接原因,什么是根本因素即社会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中央取得关键性胜利是在
A.秦
B.西汉武帝时
C.北宋
D.明太祖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实际是考查中央集权得以基本完善的时间,可联系所学史实,应该是在北宋时期,宋代统治者设立了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赋税等,从而使中央控制了地方行政、财权等,一般认为,到了宋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的争夺中,中央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答案为C。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争夺情况的认识和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