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
C.封建的经济发展
D.私学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阐述了“士”即知识分子这一阶层兴起的现象,注意题眼要求选择其兴起的直接原因,联系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解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等都是“士”这一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宗法制的解体、私学的兴起是其兴起的社会条件,封建的经济发展是其兴起的经济根源,而其直接原因是其直接的需求,即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士”这一知识分子阶层兴起原因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分清什么是直接原因,什么是根本因素即社会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和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A项说法明显错误,材料与“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无关;C项封建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提高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项说法错误,?唐末藩镇割据较为严重,从简表不能反映出“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本题选B项,自秦统一直?至今天,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经历了一个在“二级制”与“三级制”之间反复变更的过程,似乎形成?了“二级制—三级制—二级制?”的循环往复。而这种自发形成的历史现象,深刻反映出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因此选B。
考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数字表格型选择题【题型特点】试题题干主要是通过表格呈现,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解题技法】(1)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根据问题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2)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
A.废分封,设郡县
B.设立中朝和外朝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废丞相,设内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选项ACD明显与汉代史实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唐朝在中央推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执掌诏令的草拟、审核和执行。故由题目中的信息“审定”即可选出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唐太宗时期若要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其运行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代实行三省六部体制,具体职责是由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安排六部具体执行,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表述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点评:高考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项重要制度,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秦代推广的郡县制,隋唐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以及元代开创的行省制。本题主要考查的唐代的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高考其的考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三省六部制在强化皇权中的作用②三省六部制的分权特点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本质差别。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