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6-21 04:43:56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明清之际产生了一批进步的思想家,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 ) 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②君主专制加强的时期③资本主义繁荣发展时期④封建制度衰落时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综合题 (12分)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
 材料二 文学
材料三 孔教 齐景公问政于民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之以政,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四 融合 下图是一副名为“文化火锅”的漫画。锅里面写满了很多汉字,比如佛,功夫,礼,老舍,莎士比亚,爱因斯坦,道,仁,京剧等许多代表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东西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该字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主要代表有哪几个 (4分) (2)结合材料二《红楼梦》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2分) (3)概括材料三中孔子关于“为政”的主张。(2分) (4)谈谈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四所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4分)
3、综合题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中共八大提出]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国家的法制。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指出:“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董必武在大会发言中强调,当前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就是要“依法办事”。为此,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他在列举我国法制不完备的现象之后,提出要逐步完备我国的法制……要加速执行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 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6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 (3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4分) (3)结合中共八大以来不同时期的史实,判断并说明中共八大的法制思想是否得到贯彻落实。(6分)
4、选择题 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60;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
5、综合题 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1分)
材料一:

材料二: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材料三: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候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其政治思想吗?为什么?(7分)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4分)
(3)从材料三中看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4分)
(4)材料四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