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2、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收效最大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3、判断题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庆历新政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
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
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
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
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5、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优化人才选拔方式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