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该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选项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4分)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出版机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商务印书馆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1897年
| 夏瑞芳、高凤池等人于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
|
1901年
| 张元济投资商务印书馆
|
1904年
| 《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出版并被全国各地的学堂采用
|
1905年
| 发行严复编译《天演论》,后再版20余次
|
1913年
| 首次使用自动铸字机,开始经营原版西书
|
1915年
| 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聘美籍技师指导;出版中国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发行《科学》杂志
|
1916年
| 参展的书籍印刷品及出版物获美国费城博览会甲等大奖
|
1932年
| “一?二八”事变,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总厂及编译所等被日军炸毁,损失巨大
|
1937年
| 设总管理处于长沙,编印《战时常识丛书》、《抗战丛刊》等
|
1949年
| 张元济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1954年
| 总管理处迁京,实行公私合营
|
1983年
| 商务印书馆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签约,合作出版《英汉汉英词典》
|
1993年
| 由京、港、台、新、马五家商务印书馆合营的商务国际有限公司成立
|
2001年
| 商务印书馆计算机语料库编纂系统启动
|
——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
(1)阅读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划分商务印书馆发展的历史阶段并说明理由。(4分。提示:以从企业发展、企业性质等角度划分)
(2)概括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代化进程方面的作用。(6分)
(3)简述百年商务发展得到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发展阶段:
①从企业发展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897—1932年
创业发展阶段
1932—1949年
曲折阶段
1949年至今
企业改革(扩大)阶段
?
②从企业性质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897—1954年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54年至今
社会主义企业
(2)作用:拓展国人视野;救亡图存和思想启蒙宣传,开启民智;开创现代出版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近代教育发展。
(3)启示:民族工业发展离不开国家独立、社会稳定;民族工业发展需要政府政策扶植;抓住机遇,大胆探索,改革创新。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从企业发展角度、企业性质角度、企业经营角度任选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分为创业发展阶段、曲折阶段和企业改革阶段;从企业的性质来分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社会主义企业。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根据材料“《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出版并被全国各地的学堂采用”“发行严复编译《天演论》”“商务印书馆计算机语料库编纂系统启动”等可以概括出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代化进程方面的作用。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百年商务发展得到的启示:民族工业发展离不开国家独立、社会稳定;民族工业发展需要政府政策扶植;抓住机遇,大胆探索,改革创新。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未经检讨与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这句话表明苏格拉底(?)
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B.关注自然界,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
C.追求美德,改善人类的灵魂
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苏格拉底是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提出了许多思想主张。“认识你自己”是他在哲学上的重要思想;还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本题反映了他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的真谛。故选D项。A项是智者学派的观点;B项是自然哲学的观点;C项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但是与材料所涉内容不符。
点评:古希腊哲学侧重于对人的研究。在公元前7世纪是以研究自然为主,但是到了公元前5世纪开始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社会和人。其代表性的学派为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后来苏格拉底等把希腊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
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鉴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不少缺陷,尤其是它仅为政府之规制而非为国民之规制,因而孙中山提出应另制新法。他在给参议院的咨文中说:“查临时政府现已成立,而国民组织之法尚未制定,应请贵院迅为编定颁布,以固民国之基。并据法制局局长宋教仁呈拟《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五十五条前来,合并咨送贵院,以资参叙。”但被参议院拒绝。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组织法的名称,不能包括“人权”的内容,因而主张制定一份名为“临时约法”的文本;二是认为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
——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阅读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所说“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在当时的积极意义。(6分)
(2)材料二中,参议院关于“新法”的认识和孙中山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参议院的主张是否得以实现。(6分)
(3)阅读材料三,针对当时“法”出现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成就。(6分)
参考答案:
(1)特征:权威性;公开性;针对臣民,为君主服务。(2分,任意两点即可)
意义:法不分亲疏贵贱,给血缘和等级制度以强烈冲击;强调以君主为中心,有利于加强中央和君主的权力。(4分)
(2)不同:“新法”应包括人权的内容;“新法”的制定不能受制于政府,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4分)得以实现;(1分)史实: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受各项自由和权力;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4分)
(3)主张:用法律保障民主;通过民主程序完善各种法律制度;加强依法治国。(4分任答2点)
成就: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定并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6分,任意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1)材料题干法者“设之于官府,布之于百姓”,意思是法律是官府制定,并向百姓公布,可以得出法律的权威性和公开性;“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英明的君主不会使他的臣子不受法律的约束,不会特殊照顾他的臣子,说明法律是为君主服务。根据所学知识,法家思想代表先进的地主阶级的利益,一方面对当时旧体制产生影响,另外也适应了地主阶级的要求。
(2)根据题干孙中山认为应该制定有利国民法律,参议院主张制定“临时约法”保证人权,“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主张法律应由参议院制定,根据所学《中华民国临时》的内容来回答。
(3)根据题干邓小平反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治,省略号前后为重点“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做到“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说明加强法制建设,根据所学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综合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6分)儒学在中国甚至是东亚、东南亚国家经历了古代兴盛、近代衰落、现代复苏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儒学经济思想的部分相关言论:“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农为本,不与农竞业”;“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政在节财”;“奢则不孙(通“逊”)。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材料二:在过去,具有尊孔倾向的人往往将儒学的衰微归罪于“五四”(注:包含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而反孔者们则将其归功于“五四”。这两种认识似都有问题。应该说,儒学在近代逐步衰微,乃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局。
材料三:韩国……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身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然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学的经济主张(不能照抄原文)。(6分)
(2)据材料二并运用史实简要论述,哪些因素导致了儒学在近代的衰落?(9分)
(3)据材料三分析,韩国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对本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阶段中国加强同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8分)
(4)现在随着人们财富的增长,极端利己主义、生态失衡、道德沦丧、食品安全等问题接踵而至。关于复兴儒学对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1)财富观:肯定追求财富的合理性;主张获得财富要光明正大,不损人利己,反对一味追求利益;生产观:重视农业;交换观:经济交换提倡以诚信为本;?消费观:主张个人消费的节俭和国家财政开支的节用。(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财富观”“生产观”“交换观”“消费观”在评分中不做要求,但如有学生能用类似语言进行概括提升且表述准确,每个要点增加1分,本小题最高得6分)
(2)儒学不适应近代政治变革、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衰落的社会根源(3分)
西学传播,学堂兴盛的冲击,(2分)提倡西学必然审视、怀疑甚至否定儒学。(1分)
政治、社会运动的兴起,(2分)必然冲击当时作为封建专制思想基础的儒学。(1分)(学生如答具体史实亦可,洋务运动1分,维新变法1分,辛亥革命1分,新文化运动1分,本要点最高3分。)
科举制的废除,(2分)使儒学失掉制度依托。(1分)
帝制的推翻,(2分)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1分)
“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2分)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裁体。(1分)
(本小题每点3分,每个要点知识概括2分,关系说明1分,最高不超过9分。)
(3)影响:丰富了韩国的民族精神;为韩国的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有利条件:临近的地理位置;共同的文化背景:中国同东亚、东南亚国家都深受儒学影响;共同的经济体制: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推动。(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4)儒学的财富观有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儒学提倡诚信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儒学的价值观念有利于激发人们致富后的社会责任感;提倡节俭有利于资源配置过程更趋完善。(3分,任答1点2分,2点3分。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得出肯定追求财富的合理性;主张获得财富要光明正大,不损人利己,反对一味追求利益; “以农为本,不与农竞业” 得出重视农业;;“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得出提倡以诚信为本;“政在节财” “奢则不孙(通“逊”)。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得出主张个人消费的节俭和国家财政开支的节用。。
(2)注意材料二信息“应该说,儒学在近代逐步衰微,乃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局”,结合史实,从近代政治变革(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西学传播,学堂兴盛的冲击,知识分子批判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等角度回答。
(3)注意材料三信息“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据此回答韩国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对本国产生的影响。再从地理、文化、经济、政治、国际形势等角度回答现阶段中国加强同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
(4)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但要围绕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回答,如儒学的财富观有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儒学提倡诚信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儒学的价值观念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倡节俭有利于资源配置过程更趋完善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