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北宋的科举制有所发展创新,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的是()
A.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
B.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
C.实行糊名法
D.殿试成为定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能力。“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是指其积极影响,糊名法有利于防止考官舞弊,体现了公平、公正,对今天密封试卷有借鉴意义。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与正规军相参为用,以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以便稳定封建秩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的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造成兵不知将,将不识兵,易于控制。此法虽对防止将领专权有利,却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07·山东文综,33)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10分)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1)(10分)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
(2)(5分)“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本题解析:(1)可以直接根据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找出答案;(2)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含义是指:“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点评:材料从后世人对王安石变法评价的角度考查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其实自王安石变法后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一直持否定态度,直至晚清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维新派重要领袖梁启超才从改革的角度对王安石其人和变法作出重新评价,这种评价颠覆了传统观念,当然这种评价是从当时维新变法运动的实际需要意图出发的。对于王安石变法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从历史评价的角度对其作出客观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其“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