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许多春联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判断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口诛笔伐批“四人帮”,千歌万曲颂党中央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2、判断题 据统计,世界贸易组织144个成员国中,有90%以上的成员属于不同形式和区域的经济组织,为顺应潮流,中国和东盟作出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决策。这表明当代世界
[? ]
A.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B.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市场竞争激烈化
D.商品结构复杂化
3、判断题 下列表述中,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 材料
| 结论
|
A
| 1801年,穆罕默德·阿里借助人民起义,夺取政权。法国被迫从埃及撤兵
| 埃及从此成为独立自由的近代国家
|
B
| 1854年,佩里率舰队再次到达日本,同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
| 日本开始确立了“文明开化”政策
|
C
| 1922年11月,土耳其废除素丹制(王权),1924年3月,废除哈里发制(教权)
| 凯末尔改革结束了土耳其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制度
|
D
| 甘地主张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尽力调解教派争端
| 标志着争取国家独立的不合作运动开始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期的上海,已是“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但作为松江府辖下的一个滨海小城,上海始终仰慕苏州,追随杭州。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即在世界上引发了淘金热潮……。1881年《申报》载文:“人之称誉上海者,以为海外各地惟数法国巴黎斯为第一,今上海之地,不啻海外之巴黎。”后来出版的《上海指南》用三个排比句来形容上海形象:上海,世界第六大都市;上海,东方的巴黎;上海,西方的纽约。 材料三:近代上海的崛起,不仅改变江南固有的城市格局,而且加速了上海与江南腹地的互动,并以一种新的经济力量,重构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文秩序。20世纪初期,就已有人把这种互动中的重构,不无夸张地称为“普遍的‘上海化’”。以前是上海“城中慕苏、扬余风”,现在轮到苏、杭来沐浴“海上洋气”了;以前富庶莫过苏杭,现在是“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 ——苏智良《上海城市的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明清时期上海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文秩序”呈现怎样的特色?(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近代上海所形成的新的“经济力量”和“人文秩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基于上述材料,怎样看待近代上海地位的变迁?(9分)
5、判断题 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C.奴隶制开始崩溃 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