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封建亲戚”是指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度下诸侯在诸侯国内拥有较大独立权以及家族权力的世袭性,郡县制建立了官僚体制,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特点,所以说郡县制冲击了权力的家族化。A、C均没有体现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B说法不符合史实;D表述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位历史学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某考生的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以西周的分封与宗法制为代表的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形成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的诸侯国具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性,所以答案选择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代的统治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属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成就,也是迄今发现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的是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文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秦朝实际负责掌管军事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使大夫
D.皇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秦朝中央官制的理解。秦朝在中央设三公,其中丞相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军国大事最后由皇帝决断。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 职 位 | 基 本 职 权 |
明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 军机大臣 |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
参考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8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4分)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6分)
本题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朝到明清宰相的权力逐步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直至顶峰。本题材料是新背景,但考查的内容仍以君权与相权关系为主,第(1)问四位帝王在对待相权问题上措施不以,但实质上都是削弱相权,扩大君权 回答第(2)问要注意关键词“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意思是宰相有权往往会危机国君的统治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是宰相的原因回答
考点: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点评: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的主要内容有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的军机处等。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发展趋势:皇权在不断地加强,相权在不断地削弱以至于到了明代废除丞相制度。与此类似的知识点如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如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元代实行行省制等也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孙中山三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