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其主要表现在?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具体化 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关系?③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④“明天人之分”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孟子思想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的关系,提出仁政的思想,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可以看出孟子把孔子的仁的思想具体化。“明天人之分”是荀子的思想。因此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美国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提出,铲平世界的第一辆推土机是柏林围墙的倒塌和Windows3.0版的开启。对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的趋势始于冷战格局的结束
B.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C.柏林墙倒塌消除了东西方之间的隔阂
D.Windows3.0填平了南北之间的鸿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77年,在邓小平等人的主持下,恢复了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与题干所述的时间、情景相符,这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因此选A。“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提出,排除B;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底召开,排除C;“三个面向”开始于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排除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摩奴法典》
材料二?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释迦牟尼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
(2)《摩奴法典》主要维护的是哪些特权阶层的利益?
(3)材料二实质上反映了印度佛教的什么主张?
(4)结 91Exam.org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佛教在当时的印度社会广泛传播的原因。
参考答案:(1)种姓制度(1分)
(2)婆罗门和刹帝利(2分)
(3)众生平等(1分)
(4)人们对种姓制度的不满(2分);佛教宣扬“众生平等”(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的文字内容中可看出其反映的是印度严格的种姓制度。(2)材料一中文字“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说明了《摩奴法典》主要维护的是印度社会上层等级的利益即婆罗门和刹帝利。(3)材料二的内容实质反映了佛教主张众生平等。(4)结合材料一、二内容可以说明佛教在当时的印度社会广泛传播在于其宣扬“众生平等”,迎合了人们对种姓制度的不满。
点评:印度种姓制度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其特点是一是各等级职业世袭,父子世代相传。二是各等级实行内部同一等级通婚,严格禁止低等级之男与高等级之女通婚。三是首陀罗没有参加宗教生活的权利。四是各等级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人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用现代史学观去研究历史
B.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学家,可以不凭借史料而加以说明、解释
C.史学家因其个人立场、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对历史的解释会不同
D.就是我们用那个时期的历史观去认识那个时期的历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对历史的记录会因主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