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与蒸汽机车同时期出现的是(?)
A.汽车
B.电话
C.轮船
D.电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科教兴国最重要的环节是
A.普及义务教育
B.基础教育
C.高等教育
D.扫除文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4-18世纪,欧洲先后出现了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内容各是什么?试结合其兴起的背景,分析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参考答案: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内容: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社会思潮为人文主义,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绩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大旗,批判专制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号召打倒天主教会和世俗权威,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区别及联系:文艺复兴运动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并初步发展、封建教会神学统治人民的思想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它们主要反对的是天主教神学思想,所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是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欧洲各国封建君主改革强化了专制主义的背景下兴起的,因此它所反对的主要是封建专制主义,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但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为新兴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比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从背景、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近代军阀割据的经济基础是
A.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封建地主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势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军阀割据根源的认识,难度不大,但个别同学审题时受“近代”影响,出现错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也存在封建地主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念开仗以后,我胜,则法必添兵再战,我败,则尚可退回本境,法必不遽深入,亦尚不至于牵动大局,届时再徐议边界划守。
——一李鸿章《越事论》
材料二 以一外强中干之法夷,吞噬我疆土,堂堂中华不勤远略,不问其罪,转降心相从以就其和。使之此次得志,而效颦法者,必狺狺然环向而起,是款一法夷而转来无数法夷也。
——彭玉麟《力阻和议篇》
材料三 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自知不逮。
——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四 夫言战者,团结民心,力筹大局,可以图存;言和者,解散民体,鼓舞夷心,更速其亡。
——《公车上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对中法战争的态度怎样?“大局"指什么局面?
(2)材料二中彭玉麟力阻议和的理由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材料四对“和”与“战”的分析正确吗?为什么?
(5)你是怎样认识中法战争“胜亦和”、鸦片战争“败亦和"的结局的?
参考答案:
(1)李鸿章准备战败议和。“大局"指清王朝统治。
(2)中国反侵略是正义的,与法议和,列强会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而强迫中国给予他们同样的特权。
(3)李鸿章害怕日本侵略势力,为保存北洋舰队的实力,不让北洋舰队迎敌。(4)正确。因为战可得民心,才能固存;和则失民心,会加速灭亡。
(5)主要由于腐朽清王朝的统治者对外推行妥协投降政策。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法战争的结果及对它的认识、评价,即考查了彭玉麟对中法战争形势的分析,并揭露了李鸿章的卖国政策。要注意结合中法战争当时的形势加以分析,认清李鸿章卖国的面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