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与蒸汽机车同时期出现的是(?)
A.汽车
B.电话
C.轮船
D.电脑
2、判断题 科教兴国最重要的环节是
A.普及义务教育
B.基础教育
C.高等教育
D.扫除文盲
3、判断题 14-18世纪,欧洲先后出现了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内容各是什么?试结合其兴起的背景,分析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4、判断题 近代军阀割据的经济基础是
A.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封建地主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势力
5、判断题 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念开仗以后,我胜,则法必添兵再战,我败,则尚可退回本境,法必不遽深入,亦尚不至于牵动大局,届时再徐议边界划守。
——一李鸿章《越事论》
材料二 以一外强中干之法夷,吞噬我疆土,堂堂中华不勤远略,不问其罪,转降心相从以就其和。使之此次得志,而效颦法者,必狺狺然环向而起,是款一法夷而转来无数法夷也。
——彭玉麟《力阻和议篇》
材料三 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自知不逮。
——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四 夫言战者,团结民心,力筹大局,可以图存;言和者,解散民体,鼓舞夷心,更速其亡。
——《公车上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对中法战争的态度怎样?“大局"指什么局面?
(2)材料二中彭玉麟力阻议和的理由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材料四对“和”与“战”的分析正确吗?为什么?
(5)你是怎样认识中法战争“胜亦和”、鸦片战争“败亦和"的结局的?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