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经济区域化趋势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发展中国家
B.第三世界
C.发达国家
D.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
-----《清史稿》
【材料二】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思想中消极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材料三】……康熙帝至江宁府城。遣内阁学士席尔达祭明太祖陵,并亲自往明太祖陵拜奠。诏谕江南、江西总督、江苏巡抚说:“明太祖天资英武,敷政仁明,芟刈群雄,混一区宇,肇造基业,功德并隆”,令地方各官对明陵不时巡查,守陵人用心防护,不准附近旗丁居民践踏。?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康熙帝自江宁回銮,归途在曲阜停留,祭孔子庙,行三跪九叩礼,自制祝文说:“仰惟先师,德侔元化,圣集大成。开万世之文明,树百王之仪范,永言光烈,莫不钦崇。”又亲书“万世师表”匾额,悬挂于大成殿上。?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对康熙的评价有何不同?(2分)
(2)请以材料三、四分别说明材料一的观点。(2分)
(3)依据材料二的观点,分别对材料三、四作出合理解释。(2分)
(4)参考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人物评价结果的因素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崇儒重道,开创盛世局面。(1分)
材料二:利用儒学作为封建统治思想,文化专制,政治局面沉闷。(1分)
(2)材料三:祭拜前朝汉族皇陵,说明康熙帝雄才大略、胸怀宽广、至仁至善。(1分)
材料四:祭拜儒家至圣孔子,说明对汉文化的尊重、崇儒重道、重视儒学。(1分)
(3)材料三:祭祀明太祖陵,显示尊重前朝,消除明遗民敌对情绪,笼络民心,维护统治。(1分) 材料四:祭祀孔子,争取汉民众拥戴,缓和满汉矛盾。利用儒学加强对人民控制。(1分)
(4)政治气候、阶级立场、史料占有、时代背景等。(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右图所示是一枚金箔小型张,这枚小型张所纪念的重大事件,就其国际意义而言,正确的是

A.是一国两制的胜利
B.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步骤
C.在中国领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D.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读图:图片反映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其国际意义是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种现象说明了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和解? ②西欧各国间的分工合作
③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④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体现的是西欧六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共同体条约》签订于 1951 年,当时欧洲的合作仅限于经济领域,还未扩展到政治领域,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有④的选项。从材料可以看出,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和解,开始了分工合作,进行了一体化进程。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与此思想相应的措施是
A.合理调整工商业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结合材料“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其思想在后面证明正是“三大改造”。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