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假如我们回顾一下历史,那么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几乎是日本的恩人。要不是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柏利的“第一艘黑船”撞开了德川幕府时代的锁国之关,恐怕一直到现在,日本还逗留在“石器时代与神话时代”还不会维新呢!?
——《二次世界大战史料》?
材料二?1871年10月16日,日本派出使团,任务是: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三、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方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这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日本维新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观点对吗?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派团出使欧美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有什么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美国人的入侵。不对。作者美化了美国的侵略行为,违背了事实真相;外国的侵略,民族矛盾上升是外因,内因是日本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引起了日本社会的深刻变化。
(2)目的:修改不平等条约,建立平等关系;学习欧美先进制度;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富国强兵。
(3)经济:殖产兴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建立近代政治制度;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教育: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大力推进西化。特点:全面向西方学习;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学习;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62年,日本藩士搭乘“千岁丸”前往上海考察。“千岁丸”抵沪之时,正值太平天国进攻上海,藩士们争相前往前线观战。在参观了李鸿章的淮军之后,高杉晋作评论道:“铳炮尽中国制,而甚不精巧,兵法与器械皆无西洋”。峰洁认为,这样的兵“我一人可敌五人”。名仓予何人说:“夫今以清国之弱兵,且以旧来之拙劣火器,与西虏(指西方)战而亦有取胜之时,何况以本朝武勇之兵,采用西虏之猖獗并军舰之制,此所谓如虎添翼,则西虏之猖獗不足深忧也”。
请回答:
(1)藩士在上海考察时的日本处于何种情形?(6分)
(2)明治时期的哪些政治策略及措施与此次考察的收获密切相关?(6分)
参考答案:
(1)(美国叩开日本国门近十载,)日本已沦为半殖民地(2分);国内社会矛盾激化,各藩武士提出尊王攘夷(或酝酿倒幕运动)(2分);统治阶层亟需考察世界形势以明确本国的发展方向与对外策略(2分)。
(2)其中的“强兵”措施与该考察关系最直接,如从西方引进武器、兴办军工厂、聘请西方教官,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常备军,宣扬武士道精神,提高军队战斗力;又派遣留学生或考察团,了解掌握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任答3点即可,3分);明确提出“脱亚入欧”策略(1分);还发动甲午侵华战争(2分)。
本题解析:
根据材料“1862年...铳炮尽中国制,而甚不精巧,兵法与器械皆无西洋...夫今以清国之弱兵,且以旧来之拙劣火器...采用西虏之猖獗并军舰之制,此所谓如虎添翼...”提供的时间信息和藩士在上海考察时的言论,再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不难得出其情形。
(2)结合上题的观点,此次考察的收获主要是提高军事现代化、向西方学习。结合明治维新关于军事现代化、文明西化相关的内容即可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下:
人权指令
| 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会;修改宪法
|
社会改革指令
| 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主化;废 除压制性制度;经济机构民主化
|
经济改革指令
| 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
神道指令
| 国家与神道分离
|
开除公职指令
| 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
|
?——摘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日本改革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3分)
参考答案:(1)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军国主义体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本侵略战争失败;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管制日本。(5分)
(2)促进日本非军事化,民主化;使之符合美国的要求和利益。(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78年日本流行一首儿歌,叫“文明球歌”,创作的目的是要使年轻人深深感到西方文明的优越性。拍球时,他们通过背诵被认为最值得采纳的10种东西的名字即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来计算球弹跳的次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反映了日本在学习西方方式上的什么特点?(4分)
(2)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简要说明日本是怎样向西方学习的。(6分)
参考答案:(1)从孩子抓起;(2分) 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2分)
(2)政治上: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2分)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2分)思想上:文明开化,学习西方文化,发展近代教育。(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
材料一:1872年,明治政府正式颁布《学制》,规定6岁以上的适龄
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推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在这一体制下,日本共设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此后,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到1900年,日本儿童入学率达到81%,1907年更高达97%,几乎所有的儿童全部入学。
材料二: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
898年),洋务派共兴办洋务学堂34所,其中外语学堂7所、军事学堂15所、科技学堂12所。
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但多为民办,规模不大。
1904年,清政府颁行新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比日本晚了30多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日两国在近代教育上的差异?(9分)
(2)分析教育改革的差异对两国近代化的不同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差异:日本:政府制定国民义务教育制度;(2分)大、中、小学体制完备;(2分)国民受教育比例高。(2分)中国:洋务运动运动只有技术学校,未建立近代教育体制;(1分)维新变法运动中只设少数新学堂;(1分)近代教育体制建立比日本晚30年。(1分)
(2)联系:日本实现近代化的重要经验是教育兴国(或教育改革推动了日本近代化发展的速度。)(3分)清政府不洋重发展近代教育,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