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7-03 01:00:06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2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 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2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到宋代,儒学发展成为 (1分),对这一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的代表人物有 、 、 、陆九渊。(3分) 材料三 读图。
  (4)从材料三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2分)
参考答案: (1)“以德治民”。(2分) (2)观点:大一统(2分)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地位: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3)理学。(1分)程颢、程颐、朱熹。(3分) (4)可从儒学在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影响;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方面展开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道德好比风,小人的道德好比草。草上面吹风,肯定会倒向一边。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除了儒家学说外,其余的各派学说都禁止传播。“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通过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该问考查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对这一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的代表人物有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等。 (4)本问考查解读图表资料的能力。可从儒学在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影响、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方面展开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儒家思想的演变 点评: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考命题可以考察某朝代、某阶段、某代表人物的思想,又可以考察某思想的现实意义,还可以中西思想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高考复习中要高度重视本专题内容。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陆九渊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是 A.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据此可知 A.荀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B.援法入礼的思想主张 C.儒家和法家思想趋向于合流 D.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C项不符合历史史实,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崇尚伦理等级秩序,强调仁、义等道德要求;法家崇尚“法”,主张未达目的,不择手段,因此两家没有趋于合流。D项不符合题文的含义,题文强调的是“礼”是“法”的前提和基础。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关键要读懂题文中古文的含义,知道儒法的基本主张和代表人物。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C.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 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明末清初时期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人批判继承儒学,儒学重新焕发生机。因此选D。
考点:中国古代思想
点评:本专题把握一条线索,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特别注意的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这四个阶段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均是对董仲舒及其新儒学的正确论述,董仲舒的新儒学在本质上是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的,是神话封建统治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