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2、判断题 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 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后期,有这样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歌谣中反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
A.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
B.对农业产量估计过高
C.追求工业生产高指标
D.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4、判断题 据统计,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工业行业产值结构与全国工业行业产值结构的相似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材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 )
A.我国第二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增强
B.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C.我国实现了工业从高成本到集约化的转变
D.我国实现了区域工业门类比较优势新发展
5、判断题 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C.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D.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