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明治天皇改革的出发点在于(?)
A.建立天皇的专制统治
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
C.废除旧的封建体制
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
2、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片,产生“新教科书”逆流的历史原因是


①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②二战后日本民主改革不彻底③二战后美国出于自己利益考虑,对一些杀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法西斯战犯免予起诉,日本还设法保留了天皇制④日本想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判断题 19世纪中叶以后,亚非拉众多国家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纷纷踏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
材料一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材料三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五?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日本幕府统治面临的外部危机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4分)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2分)
(3)根据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4分)
(4)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材料四、五,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4分)
4、判断题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亚洲近代化历程中接踵发生的两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1)1868年4月6日,日本明治天皇率领群臣在皇宫紫宸殿举行宣誓。时隔30年,1898年6月11日,中国光绪皇帝亲临天安门,颁布“明定国是”诏书。下面是明治君臣的“五条誓文”和光绪皇帝的“明定国是”诏书: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 “明定国是”诏(部分)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奋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
“五条誓文”和“明定国是”诏书分别是在怎样的形势下颁布的?(4分)从两者宣称的主旨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2)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完成下列表格:(6分)
?
| 明治维新
| 戊戌变法
|
改革措施(部分)
|
政 治
| 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取消封建等级制,宣布“四民平等”。
| 精简机构; ①鼓励?上书言事; ②取消?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
军事
| 实行义务兵役制,灌输? ?精神,建立效忠天皇的新军队。
| ? 裁汰旧军,建立新式军队。
|
经济
|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 改革财政,编制国际预算决算; 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
文教
| 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 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 ②奖励?;③在京师设立?。
|
(3)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结局大相径庭。对此,康有为和梁启超有所反思;
日本所以能骤强之故,或以为由于练兵也,由于开矿也,由于讲商务也,由于兴工业也,由于广学校也,由于联外交也。固也,然皆非其本也。其本维何?曰:开制度局,重修会典,大改律例而已。? ——康有为
| (如果)皇上既有兵力以行其大权,则西后无能为。 ——康有为 一切权柄皆归守旧之徒,……处士(指维新派)以一身毫无凭藉,惟有引颈就戮而已。?——梁启超
|
①康有为认为日本由弱变强的关键是什么?(不得抄原文)(2分)他认为的“关键”改革,在明治维新措施中有什么体现?请举例说明。(2分)
②康有为、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5、判断题 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的事件是
[? ]
A.美国入侵日本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大盐平八郎起义
D.《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