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明治天皇改革的出发点在于(?)
A.建立天皇的专制统治
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
C.废除旧的封建体制
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政治关系的变革是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片,产生“新教科书”逆流的历史原因是


①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②二战后日本民主改革不彻底③二战后美国出于自己利益考虑,对一些杀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法西斯战犯免予起诉,日本还设法保留了天皇制④日本想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新教科书”逆流的出现,与日本历史传统、二战后美国的对日政策、二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不彻底等因素有关。④与题干要求没有直接的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世纪中叶以后,亚非拉众多国家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纷纷踏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
材料一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材料三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五?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日本幕府统治面临的外部危机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4分)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2分)
(3)根据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4分)
(4)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材料四、五,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4分)
参考答案:
(1)日本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彻底结束了闭关锁国状态,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2分)。
(2)①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1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修铁路(1分);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1分);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1分)。
特点:政府的保护和扶植;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率;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任答两点2分即可)
(3)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4分)
(4)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4分)
本题解析:第(1)问,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黑船事件” 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日本的大门,西方列强的殖民侵入日本面临民族危机。第(2)问,材料二中涉及到的事物分别为“地契”“铁路”“新式学校”“近代工业”,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明治维新时期的重要措施是分不开的,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 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修铁路;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等等。其工业化的特点需要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在日本工业化的进程中,:政府的保护和扶植;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率;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第(3)问,考查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从材料中“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可知,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第(4)问,根据材料中“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说明变法过程中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说明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说明理论偏激,内部意见分歧;“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说明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点评: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比较简表
?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社会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
(2)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中外反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政权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具体措施
大刀阔斧推行,全面有效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各地阳奉阴违。
国际环境
(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各大国皆忙于自己的事务,对日没有一致的政策
(2)列强集中侵略中国,中国等亚洲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牵制和削弱对日本的入侵和干涉。
(1)帝国主义时期;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亚洲近代化历程中接踵发生的两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1)1868年4月6日,日本明治天皇率领群臣在皇宫紫宸殿举行宣誓。时隔30年,1898年6月11日,中国光绪皇帝亲临天安门,颁布“明定国是”诏书。下面是明治君臣的“五条誓文”和光绪皇帝的“明定国是”诏书: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 “明定国是”诏(部分)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奋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
“五条誓文”和“明定国是”诏书分别是在怎样的形势下颁布的?(4分)从两者宣称的主旨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2)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完成下列表格:(6分)
?
| 明治维新
| 戊戌变法
|
改革措施(部分)
|
政 治
| 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取消封建等级制,宣布“四民平等”。
| 精简机构; ①鼓励?上书言事; ②取消?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
军事
| 实行义务兵役制,灌输? ?精神,建立效忠天皇的新军队。
| ? 裁汰旧军,建立新式军队。
|
经济
|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 改革财政,编制国际预算决算; 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
文教
| 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 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 ②奖励?;③在京师设立?。
|
(3)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结局大相径庭。对此,康有为和梁启超有所反思;
日本所以能骤强之故,或以为由于练兵也,由于开矿也,由于讲商务也,由于兴工业也,由于广学校也,由于联外交也。固也,然皆非其本也。其本维何?曰:开制度局,重修会典,大改律例而已。? ——康有为
| (如果)皇上既有兵力以行其大权,则西后无能为。 ——康有为 一切权柄皆归守旧之徒,……处士(指维新派)以一身毫无凭藉,惟有引颈就戮而已。?——梁启超
|
①康有为认为日本由弱变强的关键是什么?(不得抄原文)(2分)他认为的“关键”改革,在明治维新措施中有什么体现?请举例说明。(2分)
②康有为、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形势:日本:幕府统治崩溃,天皇政府基本控制全国;中国: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统治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共同主旨:学习西方,振兴国家。
(2)
?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改革措施(部分)
政
治
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取消封建等级制,宣布“四民平等”。
精简机构;
①鼓励?官民?上书言事;
②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军事
实行义务兵役制,灌输 武士道?精神,建立效忠天皇的新军队。
?
裁汰旧军,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际预算决算;
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文教
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②奖励?创造?;③在京师设立 大学堂?。
(3)关键: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体现:1889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专制的君主立宪政体。原因:康:光绪帝未掌军队;梁:维新派无权。
根本原因: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的事件是
[? ]
A.美国入侵日本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大盐平八郎起义
D.《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