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 ]
A.辽、夏经常攻宋
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弊端
C.土地兼并严重
D.财政入不敷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他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材料二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材料三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展开讨论:
甲:青苗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乙:青苗法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6分)
(2)材料二从哪一角度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价?(4分)
(3)你同意甲、乙哪种说法呢?试述你的理由。(6分)
(4)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4分)
参考答案:(1)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时代需要改革家;王安石勤奋好学,少有大志,注重调查,了解民情,为人刚正、意志坚强,具备了改革家的素质。(6分)
(2)从生产力的角度和对历史的贡献的角度。(4分)
(3)无论同意甲还是乙的观点,都要重点突出,自圆其说。(6分)
同意甲:青苗法在打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抑制兼并、保障农业发展等方面对人民有利。
同意乙:青苗法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变成了变相的苛政。
(4)所拟题目规范、切题,如青苗法作用之我见。(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1)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了 解社会现状”“ 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在结合时代背景即可。(2)“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可以看出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分析的(3)本问是开放性试题,观点可自选,言之合理即可。(4)材料中讨论的观点是青苗法的利弊,只要围绕这一范围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A.急功近利
B.动摇不定
C.反对变法
D.软弱无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富者累百巨万”、“强者兼州域”的现象,分别与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有关?(2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2分)
(3)材料一、二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回答两次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富者累百巨万”是由于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导致土地兼并。“强者兼州域”是由于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分)
(2)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免役法。(2分)
(3)主题是发展经济。商侧重于改变土地制度,王侧重于变法缓解百姓过重的负担(6分)
本题解析:(1)联系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措施回答。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导致“富者累百巨万”;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王安石认为“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为此王安石变法实行免疫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服差役的民户则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免疫法使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
(3)两则材料的主题都是发展经济。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土地私有,侧重于土地制度的改革;王安石认为“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王安石变法侧重于减轻百姓的劳役负担。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A.(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重读王安石》有如下专题调查,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你认为王安石做到“不加赋”的承诺吗?认为做到了的422票,占投票总人数的19%,认为没做到的1569票,占投票总人数的70.5%,认为说不清的234票,占投票总人数的10.5%。
材料二?你认为该怎么形容王安石以后的宋朝?认为“国富民丰”的461票,占投票总人数的20.7%,认为“国富民穷”的1122票,占投票总人数的50.45,认为“国乱民穷”的642票,占投票总人数的28.9%。
(1)在“做到了”、“没做到”这两种观点中,你同意那一观点(1分)?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
(2)试结合史实分析为什么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王安石以后的宋朝“国富民穷”?(6分)
B.(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按照宪法第五条,由国会提出并经各州批准的增添和修改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条款。第一条修正案〔1791〕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第二条修正案〔1791〕纪律严明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的,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第九条修正案〔1791〕本宪法对某些权利的列举,不得被解释为否定或忽视由人民保留的其他权利。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及宪法修正案》?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人权宣言》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及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关于人民权利的哪些具体规定?(3分)在此前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时为什么没有相关方面的规定?(4分)
(2)根据材料二,《人权宣言》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8分)
C.(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50年6月24日,当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美国,艾奇逊立即指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局势。美国故意歪曲朝鲜国内战争性质,以
“紧急援助”李承晚集团为名,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为美国搜罗侵朝军队。7月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驻远东军司令官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联合国军”正式建立。“联合国军”总部设在东京。参加“联合国军”的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6个国家的军队。此外,还有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为“联合国军”派出了医院和医疗船。
————————百度网?百度知道
材料二?法、德、俄、中等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不经核查、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做法,主张加强对伊核查,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问题。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441号决议拒绝了美国关于自动授权动武的要求。伊拉克战争打响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伊拉克战争是一个政治上的大错误;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呼吁停止战争。伊拉克战争使跨大西洋关系严重受挫,欧美关系面临冷战结束后最严重的危机。
————————百度网?百度知道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爆发时,西方主要国家对待战争的态度(1分)及其原因。(6分)
(2)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西方主要国家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6分)
参考答案:A.(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⑴考生可以任意选一角度回答问题。但论点和论据矛盾者,不得分。(1分)。做到了:青苗法实施的目的在于使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免受兼并势力的高利贷盘剥,并使官府获得一大笔“青苗息钱”的收入
。募役法的用意是要使原来轮充职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农田水利法是王安石主张“治水土”以发展农业,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措施。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共8分,每点2分。若学生回答王安石变法的其他内容且言之有理,每点也可得2分,但总分不能超过8分。)“没做到”: 青苗法,政府规定利率为20%,官员擅自提到30%;市易法是以官府垄断市场来代替富商操纵市场;方田均税法这样的法令无法绝对成功,但是能够清查出一定的地主隐瞒土地,收其税,也算是其最实际的功绩了;保马法养马户可免除一定的赋税,不过马死了则需要赔偿,实际上也加重了人民负担。(共8分,每点2分。若学生回答王安石变法的其他内容且言之有理,每点也可得2分,但总分不能超过8分。)
⑵原因:①国富的原因:如方田均税法实行后,豪强地主也须据实纳税;市易法和均输法使原归大商人的利润转归国家所有等。②民贫的原因:如青苗法执行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利息骗高,借贷者负担沉重;免役钱对穷人来说负担沉重等。(4点中任意回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6分。)
B.(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⑴ 原因:宗教、言论、、出版、集会、安全等权利(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3分,若学生的答案超出本答案且符合题意也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3分。)原因:因为宪法的性质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因此维护有产者的利益;从其制定和批准的过程来看,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4分。)
⑵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8分,每点2分。)
C.(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⑴态度:积极支持美国(1分);
原因:①政治:推行杜鲁门主义,遏止共产主义的共同需要;(2分)
②经济:二战后西欧国力衰退;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推行马歇尔计划,在经济上使西方国家产生依赖;(4分)
⑵态度: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2分)。
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国际影响力减弱;西欧国家国际地位提高;伊拉克战争严重损害了西欧主要国家的利益。(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6分。学生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也可得分,但每点不能超过2分,总分不能超过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