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把“依法治国”写进我国《宪法》的是在?( )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D.中共十五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根据这一修正案,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国家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等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此选择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的最大不同是(?)
A.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的原则
B.过渡时期总任务的体现
C.国体的差异
D.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归纳的能力。国体即国家性质,具体的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共同纲领》都规定我国是实行工人阶段领导、以工农联盟这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都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是相同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二者都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这是最大的不同,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
点评:关于宋明理学,常常考查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和对理学的评价。如“二程”认为理是万物之本源,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并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理学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重视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但理学压抑人性,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宋朝是我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表述符合宋朝儒学发展状况的是
A.开始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B.形成了理学
C.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D.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儒学的有关内容。宋朝时期儒家思想发展迅速,形成了新的理学体系,儒家思想在宋朝得到巨大发展是诸多因素作用的产物。B正确。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法战争时,李鸿章主张“当借谅山一战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人必不再要求”;甲午中日战争时,他又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这反映出李鸿章对外战争的基本态度是?
A.避战
B.投降
C.求和
D.必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中两句话应放在特定背景下认识,前一句是取得镇南关大捷、收复谅山条件下.后一句是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面前,其共同的、一贯的思想是“求和”。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