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试比较17、18世纪法、俄、普、奥四国改革的相同点。
2、判断题 《斐多篇》说:“凡是不曾研究过哲学的人以及在逝世时并不是全然纯洁无暇的人没有一个是可以与众神同在的,只有爱知识的人才能够”。文中“爱知识的人”应是
A.梭伦
B.伯利克里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3、判断题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从1957年11月记起,到2002年底一直没有间断,成为上海市民生活变化的印证。账本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658.3元,比22年前提高了17.75倍。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这一账本是因为
A.账本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上海某些方面的历史变迁
B.这是上海昂首跨入小康生活的历史见证
C.可以展现新思想、新事物对社会社会生活的冲击
D.上海市民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见证
4、判断题 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是不可能的。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的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二战后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表明了欧洲国家对美国的态度,与二战初期相比不同是什么?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