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戊戌变法中将“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的法令是
A.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C.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D.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当慈禧下旨批准《马关条约》后,翁同龢在日记中写道:“覆水难收,聚铁铸错,穷天地不塞此恨也。”该段材料表明,此后支持变法的翁同龢其根本出发点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
C.仇视西方文明
D.反对慈禧太后的统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结合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分析的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
(2) 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或光绪帝大幅度调整礼部官员,激烈反击)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3)①原因: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②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③“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
(4)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的积极地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以政变的形式收场,原因很复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最近20多年的研究表明,在1898年秋天的北京,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但这场政变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清政府对维新势力进行镇压,也要看到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企图利用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的新军及毕永年、唐才常等江湖力量,包围慈禧居住的颐和园,试图以暴力手段解决反对派,推动变法。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于是慈禧迅速出击,逮捕、杀戮六君子,康梁等人也被迫流亡海外。
——选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二 改革之初,康有为们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是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但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结果许多改革措施都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选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哪些看法?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看法:材料一认为是由于维新派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暴动,招致顽固派镇压;材料二认为是由于对改革缺乏周全的设计;缺乏斗争策略,没有注意尽量减少对立面。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政治上不成熟,与顽固派对比实力悬殊。
(2)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的真实性。注意的问题:要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