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上海的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崛起,民主革命的政治中心,对外开放的标志。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国现代化的缩影。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因为从头到尾都跟上海有关故应否定A项;改革开放最早是在广东故应该否定B项;红色摇篮是江西瑞金故应否定D;应该理解为从洋务运动的发昌机器厂到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意味着上海在中国工业现代化中的地位,而中共二大会址说明上海在中国政治现代化中的地位,随着浦东的开放说明上海在对外现代化的热潮中的地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面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表,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广大人民的愿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由表格数据可知,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商品97%采用的是国家定价;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定价的商品越来越少,由市场决定价格的商品越来越多。这说明我国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这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故答案为A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面是从“一五”(1953~1957年)到“二五”(1958~1962年)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变化示意图。对这种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不变
B.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农业生产
C.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增加主要是“左”倾路线下片面发展重工业所致
D.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不变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下忽视商品经济的结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人民日报》1978年7月1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1962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
A.展现了毛泽东敢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
B.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
C.展示毛泽东的不足之处,为否定毛泽东做思想准备
D.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人民日报》1978年7月1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1962年发表的有关自己认为有很多知识不懂得讲话,用意在于让大家看到毛泽东的另一面,为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服务,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
①“多” ②“快” ③“好” ④“省”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