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厂、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
材料二?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材料三?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学习西方的主要政策。(2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日本人己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4分)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政策:“殖产兴业”、“文明开化”(2分)
(2)告别旧日本: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废除等级身份;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等。(2分,答出2点即可)
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2分)
(3)依据:排除现代文明的精髓;以现代化发展尚未完全的德国为榜样。(2分)
影响:建立了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殖产兴业计划……”“……西方的生活方式”可知,日本在经济上实行殖产兴业;在文化方面主张向西方学习;社会习俗方面主张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即是“殖产兴业”、“文明开化”。这些政策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来分析,即是告别旧日本: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废除等级身份;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等。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
从材料“……予以剔除”“……精髓所在”“德意志帝国……‘现代’社会”等关键信息可知依据是:排除现代文明的精髓;以现代化发展尚未完全的德国为榜样。这一失误使日本建立了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表现在( ?)
①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
③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A.①②
B.②③
C.②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工业革命出现了高潮,轻工业和重工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政府的保护下,日本的垄断组织也较早地产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此选A。
点评:全面把握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过程。(1)经济上: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工业革命出现了高潮,轻工业和重工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政府的保护下,日本的垄断组织也较早地产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2)政治上:明治政府在推翻旧有体制后,仿效西方建立近代政治制度。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同时为了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日本走上了对邻国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世纪中期,日本闭关锁国政策破产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
B.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 ?
C.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
D.幕府统治政策的改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四民平等”中的四民是指
①皇族? ②华族? ③士族? ④平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题意在考查考生归类综合、合并同类项、排列组合的复合选择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1分)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1)日本能够顺利向西方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有什么突出特点?(8分)
(3)结合材料二比较说明明治维新成功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4分)
(2)经济:殖兴产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政治:废除旧体制,颁布1889年宪法,确立近代天皇制。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教育:进行教育改革,倡导“文明开化”,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特点: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8分)
(3)中国的封建势力强大,而日本的封建势力则较为弱小;明治维新时西方列强刚踏上日本领土,势力较小,而戊戌维新时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狂潮,决不会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日本改革措施得当,而戊戌变法改革策略不当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9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