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及朱熹的思想主张可得出朱熹对宋孝宗“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的进言体现了其“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而A意为大学之道在于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B意为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克制个人欲望。C是指自己以君子的言行约束自己,行君子之为,则其他人就没有机会诋毁你。D指学习钻研学问的人必须先立志。因此材料大意和A项一致。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①1840年以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战争。②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③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以上叙述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学生的历史素养。“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①②是史实,③④属于历史评论,是史论。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中关键字眼是“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没有迷信的内容在里面,也没有天朝大国思想,既然政府修建了铁路,就不能说拒绝引进西方技术,所以结合关键字眼“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我们可以判定答案是B。
点评: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和发财致富是一张道德的行为。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孔子的认识与夏商时期人们的认识相比有何变化?从孔子所处的社会阶段分析,这一时期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⑵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4分)
⑶根据上述材料,分别谈谈中外人文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4分)
参考答案:.(13分)
⑴变化:由事鬼神1到重视人1,人的地位不断提高1。根本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1,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1。
⑵主要观点:主张和谐1;倡导仁爱1;提倡礼治1;重视道义(或倡导诚信)1。
⑶积极作用:中国古代的人文主义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1,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1。西方的人文主义则推动了科学、经济等的发展1,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1。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经过八年漫长等待和争吵,欧盟新宪法《里斯本条约》自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生效,欧盟新“总统”范龙佩、“外长”凯瑟琳·阿什顿等政要均亲临里斯本,见证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现拥有二十七个成员国的欧盟欲借条约“内外兼修”,加速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其主要影响是(? )
A.使欧洲国家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C.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D.引发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欧洲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成为世界多极化中重要的一极,使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