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的“中立”政策之所以对法西斯侵略起了绥靖作用,主要是因为:(?)
A.它有利于法西斯国家得到经济、军事援助
B.它模糊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界限
C.它不向发生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
D.它不给予苏联以“中立国”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三十年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世界人民同法西斯侵略的矛盾,面对侵略,美国以“不向发生战争的双方出售武器”作为标准,使正义的反法西斯力量得不到有效的援助,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使得它们没有受到有力的遏制。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出现了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辛亥革命的影响
C.收回利权运动的蓬勃发展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经历了漫长的马拉松式的谈判之后,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签字仪式终于在2001年11月举行。这意味着
A.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揭开了序幕
C.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
D.中国开始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首先分析题意,WTO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简称,它是一个协调全球性贸易的世界经济组织,其遵循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并不是区域性组织,所以A不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早在新航路开辟时就已经开始,B不对。就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看,虽然一些新兴经济力量在快速崛起,但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C不对。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要从世贸组织的特点和宗旨入手,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
(4)概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1)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2)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
(3)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4)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超级大国插手别国事物和地区争端,在两极格局下掩盖的一些矛盾爆发,导致局势冲突和战争不断。
本题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并进行归纳的能力。对材料一的内容前后进行比较,容易归纳出格老秀斯提出的两项原则的积极意义。解答第(2)问时,先将材料一、二的观点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的新变化。即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对变化原因的回答,需要回顾《国际联盟盟约》产生的历史背景。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制订。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因而才有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并建立国际组织维持和平。第(3)问中,《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在历史和政治学科中都有要求,只要知道就能回答。有关安理会的内容在世界史中是用小字表述的。对第(4)问的回答,在世界史“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冲突”一节中有明确的阐述,只要进行概括即可。同时,也可以从时政的角度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区域分布逐渐趋向合理,其表现有?(?)
①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和闽江流域?②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③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到开发? ?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题型属于组合选择题,宜用排除法解答。因为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安史之乱之后,而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故含④的选项B、C、D皆错,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