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 (含天津)
| 江苏(含上海)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湖北
| 奉天
| 其余省份
|
58%
| 19.82%
| 5.37%
| 4.22%
| 3.96%
| 2.56%
| 2.43%
| 2.43%
| 1.02%
|
?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 民族工业在地区上分布严重不平衡?
B. 民族资本较外国资本仍处于劣势
C. 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D.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12—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1912—1919年这一时期是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时期,但新注册工厂主要集中在直隶、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说明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集中在沿海,内地薄弱。A正确。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有关世界一体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对世界一体化潮流,亚非走向了自主型的工业化道路
B.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经济文化的交流
C.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促进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D.世界一体化在政治领域内主要体现为国际关系的日益复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现象能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趋势的是(? )
①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欧元启动加快欧洲一体化步伐④美国首先出现新型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是①②③。在美国首先出现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虽然也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之一,但不是主要的,故可排除④。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材料一:2004年12月,中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口号号“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党一个新的重要执政理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今天,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作一番疏理、审视,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材料二:下图是2006年9月23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向全世界发布孔子标准像。
请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根据以上提示,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谐思想表现在处理社会关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提倡以德治国,避免社会冲突,提倡宽厚处世,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请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此说的三位著名思想家及其观点。
(2)依据材料二,儒学在孔子创立后曾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造,你能说出这些改造者的姓名及改造的主要内容吗?
(3)依据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儒学思想又受到怎样的冲击?
(4)依据材料二,孔子是距今2500多年前的人物,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地纪念他呢?
参考答案:(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勿夺农时,勿夺其田”;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2)第一个对儒学进行重大改造的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主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总结出三纲五常;另一个对儒学作重大改造的是南宋时期的朱熹,他提出了“理气论”和“心性论”。
(3)维新思想兴起后,对传统的儒学思想形成了冲击;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4)我们现在纪念孔子,是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纪念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纪念他是加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也是对国外宣传和弘扬中华文明的需要。
本题解析:此种类型的题目为典型的“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材料起点、立意虽然很高,但若解答其问题时联系课本,则难度并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对材料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的自然经济已开始瓦解 ?②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③外国洋货已完全取代了中国的手工业品?④中国的家庭手工业直接受到冲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自然经济瓦解①原因。第一,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第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③影响。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他准备了发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必要的货币财富积累,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根据题意分析可知:①④正确,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