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军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战国策·韩策一》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一现象对后世影响如何?(5分)
(2)据材料二,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4分)
参考答案:(1)说明问题: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建立什伍组织又保证了国家的兵源。(3分)
影响: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提供了军事保障。(2分)
(2)原因: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势力,遭到其反对;秦孝公死后,变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者。(2分)认识:改革既要除旧布新,就会触及旧贵族和特权者的既得利益;在改革的道路上荆棘丛生,障碍重重。改革家不仅需要远见卓识,而且需要无私无畏。(2分)
本题解析:对于第一问,出现“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 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商鞅变法的军事措施得力,即军功爵制的实行,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对于第二问,要出商鞅悲剧中挖掘出认识,认识到任何一次改革都触动守旧势力,都会阻力重重,作为改革家要有牺牲精神。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下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是带有一定群众性的救亡图存运动
C.是以实现君主立宪制为政治目的的运动
D.得到了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支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
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
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
C.保存人类历史功绩
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即保持历史的原始面貌,A、B、C都和这一原则不符合,故选D。
考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点评:该种类型的选择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据《张居正传》(第三册卷三十七)载:“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同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据此判断,张居正主张
[? ]
A.农商并重
B.重商抑农
C.扶持商业
D.重农抑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
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毛泽东
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了商鞅变法的条件?(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6分)
参考答案:(1)条件: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统治者的抱负。(4分)
(2)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原因:改革者取信于民。(4分)
(3)特点:利用强悍民风,因势利导;刑赏并用或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4分)
作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社会秩序;富国强兵,加快秦统一中国的进程。(2分)
本题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地利形便” “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然后进行概括即可。
(2)注意材料信息“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是指法治,“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是指”尚军功以树国威”是指”乃必徙木以立信者”是指取信于民。
(3)根据“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等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作用①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②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③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点评:关于改革部分.从命题角度看,主要从以下角度考查 (1)多数课标地区仍是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等,有时也将古代的改革、近代的改革或者中外改革综合对比命题考查. (2)近年全国课标卷等以新材料为依托,利用改革的有关理论考查教材未涉及的其他改革,如2012年全国课标卷第45题对王莽改革的考查等.2013年仍要重视这一考向. 4.从社会热点看,当前国家重视“三农”问题,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倡导公平、公正,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等热点, 2013年高考仍要重视对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影响的分析理解考查,理解改革成败的经验教训,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