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71年,中国取得的第一个外交成就是(?)?
A.与美国关系正常化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C.中日建交
D.中苏建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明朝一位学者说,“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下列哪句话能为这位学者提供依据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以下是前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几组言论,请回答相关问题: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1949~1963)阿登纳认为:从历史来看,欧洲大陆之所以一直就战乱频仍,动荡不安,主要是由于各国争霸欧洲造成的,尤其是德法两国之间的争夺。“德法之间的紧张关系,给世界造成了……灾难”,因此,如果这种争夺不停歇,即“德法两国不能真正和解,欧洲就不会太平”。阿登纳还认为,近代以来欧洲大陆短暂的和平与稳定,主要是依靠国家(集团)之间的均势,即力量的平衡来维持的。这个平衡体系是“从17世纪到18世纪初逐渐形成的”,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均势……并非总能使和平得到维护”,而且均势的可变性很大,“很可能是脆弱的”。因为各国出于自身不同的利益或者某国随着力量的强大而不满足于均势现状时,都会使均势被打破,从而导致战争。
——《新全球史》
问题:
(1)概述近代历史上,德法两国之间有过怎样的“紧张关系”?(5分)
(2)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均势”为什么是“脆弱”的(4分)
(3)在“阿登纳时代”,是如何为欧洲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努力的?(4分)
参考答案:(1)要点:19世纪中期争夺欧洲大陆霸权,普法战争;迫使法国割地赔款;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自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后成为一战的主要国;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主张“肢解德国”;勒索巨额赔款等;二战爆发后,德军占领法国等(5分)
(2)德国统一后,迅速崛起;尤其是经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超越了老牌强国英法;对海外殖民地产生了新的强烈需求,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使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秩序等(4分)
(3)推动法德和解,开启欧洲一体化进程;积极回应“舒曼计划”,签订《巴黎条约》(欧洲煤钢联营条约);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为推动西欧经济全面一体化创造条件等(4分)(如回答“铲除军国主义思想根子”等也可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引导)之以政(政令、法制等强权机构), 齐(整治)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有人说:服饰,是人体的又一层“皮肤”,是流动着的“‘软”雕塑。……
隋唐时期经济发达,比较开放,在服饰的特点上明显带有西域风格,妇女服饰讲究华丽,(对日本和服的影响)一般人是穿白色圆领的长裳,低下阶层穿的是用麻、毛织成的粗褐。多为宽裳、长裙、披(指披在肩上的长围巾)、发髻式样多样。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裳,是套在长裳外面,……?
(明朝),洪武皇帝为削弱外蒙古的影响,强调中国人的服饰习惯应回归早期的中国朝代,如汉、唐、宋等朝。洪武三年和十六年,朝廷制定了一些与服饰相关的条例。……
清代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清朝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 ……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清朝的衣服长袍马褂(骑马比较方便),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汉族妇女服装,一般为长袍长裤或长裙,高底鞋,发髻为“两把头”的梳法。满族妇女的服装主要是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的外面再加一件背心。他们的鞋子也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
……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政府官员和人们在公开场合中都要求穿西式服装。出版在政府刊物上的服装章程描述了正确的着装,并有图画说明衣物和头饰的要求。然而,政府规定,各种式样的男女服装都只能取材于中国本土。确切地说就是,无论服装的外国起源或样式,凡是被选定为所有大小礼仪场合的新礼服,都应体现出新建立起来的国民自豪感。
1949年后的中国,服饰传统被摒弃在一旁。文化大革命十年间,男人和女人都只穿着统一规划的深蓝色或灰色的棉上衣和长裤。?……
现代服饰一般分为时髦、流行与传统3类。时装是设计师们艺术创作的精品,实用性较小,往往只在时装发布会上昙花一现,瞬息即逝。其中一些生命力较强的服饰,受到人们的喜爱,则会超越国度,在国际一定范围内流行起来,就成为流行服装。除此之外,社会变革,文化变迁,现代科学的进展以及艺术潮流的涨落,都会影响纺织服装工业,引发人们更新服饰美的标准。
——摘自2006年10月16日?石狮日报
材料三?他(毛泽东)说:“我写的文章就是反映这几十年斗争的过程,是人民革命斗争的产物,不是凭自己的脑子空想出来的。先要有人民的革命斗争,然后反映在我们这些人的脑子里。既然有人民革命斗争,就产生要采取什么政策、策略、理论、战略战术的问题,栽了跟头,遭到失败,受过压迫,这才懂得并能够写出东西来。”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5日07版)
(1)材料一反映儒家治国的什么主张?(2分)与儒家这一治国主张相反的是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隋唐、明朝、清代、民国、文化大革命、现代的服饰特点,(12分)中国服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3)你是否认同毛泽东的说法?(2分)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4分)
参考答案:
(1)主张:以道德礼仪来引导、感化人民而不是以行政约束、刑罚惩治来安民定邦。(2分。或:德治;礼治)
哪家:法家。(2分)
(2)服饰特点:隋唐,华丽(明显带有西域风格);明朝,复古主义(强调中国人的服饰习惯应回归早期的中国朝代);?清代,满汉交融;民国,中西合璧;文化大革命,统一的深蓝色或灰色;现代,流行时尚。(12分,正确回答每一时期2分;言之有理就给相应的分)?
说明:人类社会进步。(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穿着服装,不仅仅为了掩身护体及保暖,还要求它能够美化形象。2分,言之有理即可,如人类社会的演进等)
(3)是否认同:认同。(2分。特别提示:如果回答不认同,并举有例能说明不认同,也应该给2分)
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毛泽东思想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才产生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4分,各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一中“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概括为德治、礼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中“政令、法制”等信息可知是法家。
(2)第一小问各阶段特点根据材料二中的“隋唐时期在服饰的特点上明显带有西域风格,妇女服饰讲究华丽”概括出华丽;从“强调中国人的服饰习惯应回归早期的中国朝代”等信息概括出复古主义;从“清朝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概括出满汉交融;从“政府官员和人们在公开场合中都要求穿西式服装”“ 政府规定,各种式样的男女服装都只能取材于中国本土”等信息概括出中西合璧;从“文化大革命十年间,男人和女人都只穿着统一规划的深蓝色或灰色的棉上衣和长裤”概括出统一的深蓝色或灰色;从“一些生命力较强的服饰,受到人们的喜爱,则会超越国度,在国际一定范围内流行起来,就成为流行服装”概括出流行时尚。第二小问可从服饰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材料主要反映了毛泽东思想是革命实践的产物,因此认同这一观点,依据可以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内涵进行分析,如毛泽东思想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总理衙门,它是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建立的直接原因是(?)
A.密切清政府与外国关系的需要
B.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的需要
C.洋务运动产生的需要
D.近代中国外交现代化的需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程度型选择题。要注意总理衙门是适应外国列强需要建立的一个外交机构,它的设立,更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