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儒家文化(14分)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个重要的历史课题。
问题:(1)根据下面提示的儒家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或根据相关言论者,补充儒家言论,并概括其核心思想?(10分)
序号
| 言论
| 言论者
| 思想核心
|
①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
| ?
|
②
|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人性本善”;“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 ?
| ?
|
③
| “天人感应”…………
| 董仲舒
| ?
|
④
|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 ?
| ?
|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4分)
参考答案:
(1)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等;(2分);仁和礼(或忠恕);②孟子;民本或仁政;③君权神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2分);大一统学术④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其他各小点1分,共10分)
(2)政治方面: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思想方面:民本思想和社会和谐意识。社会经济方面:克服私欲、遵纪守法的行为规范。道德修养方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的道德观念等。(涉及一点即得1分,共4分)
本题解析:本题从纵向的角度,考查了儒学的大致的发展脉络、阶段特征、主要观点等,结合教参书的总结或学生自己的总结不难解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以官僚文化素养现象切入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关键信息:汉代从昭宣以下、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从题干材料分析可知,并结合汉武帝始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时代背景,①③正确;科举制创立隋朝,利于文官牵制武官是在宋代,②④排除。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言论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①“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③“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④“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观点——理。选项②是对“理”的否定,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对传统儒学的否定,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布拉格之春”的出现集中说明了
A.人民群众关心并支持改革
B.东欧国家力图摆脱苏联的控制
C.共产党国家的关系不正常
D.斯大林模式走向失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内容看,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都体现了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这一成语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