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礼逊一部中文英语语法书里将“She”译为“他女”。1878年,广州人郭赞生翻译出版英文语法著作《文法初阶》一书中创造性的将“She”译为“伊”。1918年,“她”开始公开使用。1919—1922年,“伊”字在和“她”字正式的争论中一度领先。直到30年代前中期,“她”字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同。“她”字是一个形声字,女是形,也是声,和“他”形异声同,这种“有节制改变”遵从了汉语自身可以一音多字的简便特点。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由于其社会优先进入现代化,故其语言在许多方面也较早地打上了现代化的烙印。“她”字虽不能说是这一西方语言现代性引进中国的直接产物,但它无疑是中国人在追寻现代性的过程中,通过与西方语言文化接触、碰撞而创造出来的美妙之果。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1)根据材料,简述英文“She”字译文的变迁过程。(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她’字得到社会认同”的原因。(7分)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注:隋可能指蓏,意即瓜类植物的果实)嬴(一种寄生蜂)蛤,不待贾而足,地孰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指懒惰或贫弱的人)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列传第十四》
回答:
(1)简单概括材料一描述了江南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描述的江南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3、判断题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正确的理解是①表明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②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 ③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内政和外交④台湾的前途台湾人民自己决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有关中共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后提出
B.“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它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D.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
5、判断题 (24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2)简述材料二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并分析其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0分)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的社会条件。(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