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练习版)(一)
2、选择题 行省制度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3、综合题 18分)在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始终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权限成了历朝历代制度设计中的头等大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
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予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后世子孙永不许恢复宰相制度,如有人如此请求,即以叛逆论罪,凌迟处死。 ——朱元璋
材料四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宋太祖后,大臣上
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吴晗《朱元璋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试分析秦代太尉一
职从未授予大臣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作用。(4分)
(3)材料三中朱元璋下达命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人们习惯上把明中期以后的内阁首辅徐阶、高拱等人称为宰相,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7分)
(4)材料四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4、选择题 《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5、选择题 为实现“民不加赋而国有饶”的目的,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有
①政府向农民贷款 ②向富裕大户征收免役钱
③设三司统管财政 ④延续唐初实行的均田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王安石变法》考点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