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的主要依据。(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2分)
参考答案:(1)“西方的脚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2分)
(2)依据: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4分)?
(3)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4分)
(4)启示: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即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结合。(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俄、日三国的改革。第(1)问要结合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俄国与西方的政治制度分析;第(2)问要结合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分析,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归纳;第(3)问要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找出能体现本土化的方面;第(4)问是主观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这三国的改革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861年改革是俄国走向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改革,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是推动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一方面希望通过改良可以实现富强,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革命保留清朝统治。最终失败。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摆脱了外国侵略的命运,而且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89年日本宪法与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相比,其最大不同点是
A.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议会拥有立法权
C.内阁直接向君主负责,不向议会负责
D.人民拥有基本人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为横向比较的程度选择题。考查学生对1889年日本宪法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内容及其实质的理解,1889年日本宪法实际上强化了君主权力,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则是限制君主的一部宪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关日本德川幕府统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天皇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没有实权
②将军是最大的封建主,下辖大名和武士
③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④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⑤幕府统治机构设置在京都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2分)近代以来,民族主义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起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臣民和国王的领地。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是由公民组成的……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
的促进”?(4分)
材料二:意大利人……在1859—1871年间建立了一个独
立的、统一的国家。德国人在普鲁士人的领导下……建立了他们的德意志帝国。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德意志、意大利的“民族主义”主要是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2分)“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
(3)一般认为,民族 主义包含有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两个方面的内容。试以19世纪后半期的日本为例简单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大革命时期:①推翻了一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同仇敌忾,打退普奥联军的武装干涉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每点1分,共2分)
拿破仑时期:①法兰西第一帝国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②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使民族主义在欧洲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或拿破仑对欧洲各族的奴役使欧洲人民民族意识觉醒)。(每点1分,共2分)
(2)形式: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了国家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2分)
主要表现: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民族国家在西欧出现(或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广泛确立)。(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3)①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②使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亚洲近代唯一的强国。(每点2分,共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