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这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美国何如,这五十年的日本何如,这五十年的德国何如,这五十年的俄国何如?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苦乐不等,至于学问思想界,真都算得一日千里。?—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中国人“这五十年”学问进步有何特点?在思想上有何具体表现?(5分)
(2)“这五十年”期间,西方在科技、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哪些重大进步?简要分析其原因。( 6分)?
(3)概述“过去若干个五十年”中国人思想学问未能“进化”的制度因素。(3分)
2、判断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中的几位人物:
人物及编号
| 人物速写
|
①康有为
|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
②李鸿章
| 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
③魏 源
|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
④陈独秀
| 创办《新青年》
|
⑤林则徐
| 民族英雄,领导了禁烟活动
|
⑥梁启超
| 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著有《变法通议》
|
⑦李大钊
|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等文章
|
⑧曾国藩
| 创建“湘军”
|
请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各属于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每一类两人,不用写人名,只写编号)。(8分)
(2)概述四派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12分)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2分)
3、判断题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 ]
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4、判断题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5、判断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宪政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