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分)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还是一个年轻人时,苏格拉底……从自然科学和宇宙哲学转向伦理学和逻辑学。……正如3个世
纪后西塞罗所宣称的,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植入城市和人们的家里,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
道德,善与恶”。
——塔纳新《西方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苏格拉底对哲学所做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
材料二 实际上,(人文主义)的产生出现也许在于以下两点:或是对旧的社会结构的衰败进行反思,或是对新的生活形态的兴起进行尝试。当时,西欧社会内部爆发了现代英国史学家希尔所声称的“封建主义总危机”:政治制度的自我衰败之势已不可阻挡,宗教意识的信仰危机也愈来愈重,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者,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
——张井梅《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再认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义主义产生的原因。(4分)试举一例说明“文人学者”是如何“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的?(4分)
材料三?民主制度与人文主义思想有着亲缘关系,正如君主制度与保守思想、专制制度与乌托邦式的唯科学主义、或者无政府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关联一样。
——兹维坦·托多罗夫《人文主义的昨日与夸天》
(3)结合18世纪欧美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6分)
参考答案:(1)贡献:关注社会和人生,追求美德。(2分)?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精神对后世人文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分)
(2)原因: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天主教信仰危机;资本主义发展。(4分)
说明:必须答出代表人物及作品、作品怎么体现人文主义的。(4分)
(3)观点:人文主义推动民主制度的建立。(2分,只要答出“联系密切”即可)
论证:18世纪,启蒙思想达到高潮,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规划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它推动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指导美国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或:法国先后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共和政体)。(4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可直接依据材料一归纳。苏格拉底对哲学所做的贡献主要有:“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道德,善与恶”,使哲学开始关注人类社会,探讨人生与道德。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思想的影响: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其思想蕴含着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萌芽。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义主义产生的原因:西欧社会“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的自我衰败之势已不可阻挡,宗教(天主教)意识的信仰危机也愈来愈重”。第二小问列举一位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结合其作品的内容说明如何体现人文主义。如薄伽丘的《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3)该问属于论述型的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史论结合,论据充足、论证充分。首先需要归纳材料的观点:“民主制度与人文主义思想有着亲缘关系”,然后联系启蒙思想的内容以及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论证人文主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人类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的民主形式有
①代议制?②政党制?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举,是依据中国具体国情的创举,其他国家是没有的。而代议制与政党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实践,然后在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并实践逐步走向成功的。代议制度,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或状态。也有人使用政党体系这一概念,两者含义相差不是很多,政党制度是存在于市民社会的若干政党组成的整体,其特征在于该国政党的性质与数目。一般受到该国法律规定或长期政治实践而形成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实,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春秋繁露》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段材料分别属于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各处于什么时代?(3分)
(2)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观点?(3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三的观点有什么本质差别?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别?(8分)
参考答案:(1)①韩非子,战国;②董仲舒,西汉;③黄宗羲,明末清初。(3分)
(2)①主张法治;②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反对君主专制。(3分)
(3)韩非子和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农耕社会(君主专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农耕生活(君主专制)的衰落时期。(8分)
本题解析:(1)由“罚莫如重而必”可判断是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由“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判断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由“然则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可看出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2)同上
(3)分析材料可以看出,韩非子和董仲舒的思想是在为统治者出谋划策,为君主专制服务。当时处于农耕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君主专制的弊端没有明显显现。黄宗羲的思想则是在反对君主专制,当时处于农耕社会的衰落时期,君主专制弊端已经明显显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
①仁者爱人,君轻民贵 ②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③兼爱非攻,节用尚俭?④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首先明确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严刑峻法,再分析各个小项,“仁者爱人,君轻民贵”是儒家思想,排除①,“万物虚无,祸福相倚”是道家思想,排除②,“兼爱非攻,节用尚俭”是墨家思想,排除 ③,“以法为教,今必胜昔”体现的是法家思想,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主要思想的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
A.民族融合的作用
B.分裂中孕育的统一
C.江南经济的发展
D.君主专制逐步的加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