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百家争鸣”的局面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再次提倡“百家争鸣”,旨在(?)
A.促进政治民主化
B.调动了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
D.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
2、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3、判断题 毛泽东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现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①民主选举?②民主管理?③民主决策④依法治国?⑤民主监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4、判断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思问录》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2分)
5、判断题 从“二战”后至今,欧洲一体化的演进趋势是? (? )
①从经济逐渐扩大到政治、军事领域?②其规模不断扩大
③由政治逐渐扩大到经济领域?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合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