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3分)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参考答案:
(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分析概括材料一中的内容不难发现科举制的进步性在于打破私人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
(2)材料二主要说明科举制对思想统一和维护国家稳定有积极推动作用,科举的综合功能就是思想的统一和政治统治的强化功能。
(3)主要考查科举制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影响。科举制的创新之处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最大合理性在于机会均等,激励了个人的奋斗。能通过材料归纳出这些,便可以得出问题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汉武帝时代确立的最主要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项是在西周时期,世卿世禄制;C项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D项是在隋唐以后。因此ACD均不正确。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由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做官。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每一种制度都是把官员的品德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一些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考试的重点,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筑长城
D.统一度量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 [???? ]
A.汉代的中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元代的行省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
B.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
C.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先是习惯,继而形成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是对以往习惯法的汇编,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罗马自然法是对法律的总结,标志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和发展。故学啊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发展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