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
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教育为儒家所垄断,为了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推广儒家思想汉武帝兴办了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私学趋向衰落,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与汉武帝时代史实不符,答案选B。
考点:汉武帝的崇儒举措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见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这是史书中最早记载民(百姓)是立国之根本的思想。与这一思想不一致的是( )
A.朱熹“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B.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材料“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强调理是万物本源,与民本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百姓对君主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仍然强调百姓,故D项正确。所以应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民本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有了新的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顽强的生命力
B.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
C.儒学大师的推动
D.佛教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三教合流”中的三教是指
①基督教 ②伊斯兰教 ③佛教 ④道教 ⑤儒教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终孔子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C.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他的思想不感兴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一种思想能否被重视要看它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A选项说法本身不正确,“无为而治”的思想是庄子的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所以B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说法也错误,身处乱世的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这种政治上的不得意,才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