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王夫之认为,不能离人而别有天,不能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是天理”。这一主张:
A.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
B.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C.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D.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途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王夫之强调“理”“欲”的一致性,明确反对将“天理”与“人欲”对立的 “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AB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项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说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论据应当最有说服力( )
A.古籍的记载
B.屈原的作品
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证历史主要依据的是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历史文物等等。端午节是纪念屈原,因而屈原的作品不足为证。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A.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B.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存天理,灭人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以致用。故选B。ACD皆为宋明理学的主张。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顾炎武的主张:反对宋明理学、主张经世致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还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其它主张如反对宋明理学、主张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才能)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每日便段议政。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其执事皆用士人。凡章奏进呈。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
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2分)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设想?(2分)
(2)据材料二,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2分)其目的何在?(2分)
(3)据材料三,黄宗羲对宰相制度的设置、作用是如何认识的?(2分)其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明清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较前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据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及黄宗羲思想的时代特色。(5分)
参考答案:(1)培养人才(养士);监督、议政。(2分)设立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2分)
(2)君臣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关系(相互协作,共同配合)。(2分)限制君主专制。(2分)(3)恢复宰相制;宰相辅佐君主,共议国事。(2分)相权制约皇权。(2分)明朝废丞相,君权合并相权;清朝设立军机处,大臣只能依据皇帝的旨意办事。(2分)
(4)明清易代,社会动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理学走向极端。(3分,任意答出三点3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李贽的思想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A.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B.对拜金风气的批判
C.主张个性的自由发展
D.否定“天理”的存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强调“最具现实意义”,也就是说李贽思想中对解决当时存在的现实问题起作用最突出的部分;从当时的现实看,明朝禁锢人们思想的罪魁就是在明朝确立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要解放思想,摆脱禁锢,强调人的个性自由发展,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对程朱理学的批判上,只有对程朱理学进行全面的批判,打破“存天理,灭人欲”的精神枷锁,才能真正的让学术朝“经世致用”的方向发展。故选择A。C和D虽然也是李贽的重要思想,但这都必须建立在A的基础上,至于B选项则是与李贽的思想是对立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