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B.曾经短暂地实行对外开放,但是限禁极为严格
C.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
D.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2、判断题 关于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此设有市舶使
B.两宋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C.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D.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更加繁荣
3、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洪武)二十七年春二月,倭寇浙东,命都督杨文、刘德、商暠巡视两浙。[太祖]下令:“禁民间用番货、番香。”先是,上以海外诸夷多诈,绝其往来,……而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用诱蛮夷为盗,命礼部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摘自《明太祖实录》卷231
材料二:明代倭寇的成分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日本因内战失败而丧失军职的南朝武士,也有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从事私人海上贸易的民间商人和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而破产的沿海农民、渔民、盐民等,甚至还有少数名落孙山的落魄书生、罢免职务的官吏等。
——摘自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
材料三:严禁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 www.91eXam.org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
——摘自唐枢《御倭杂著》
材料四: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海外贸易)为命。……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
——摘自《明神宗实录》卷262
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明朝的对外政策和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2分)
(2)结合有关材料分析这种政策产生的后果。(4分)
(3)你如何评价明朝的这种对外政策。(4分)
4、判断题 学者认为,我国在历史上曾经三次错失经济现代化的重大机遇,其中第一次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错失英国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当时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和闭关政策
B.列强侵略利比族危机
C.军阀混战和社会分裂
D.阶级对立和革命战争
5、判断题 1656年清朝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打击了中国的航海业
B.使中国丧失了外贸主动权
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
D.使中国偏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