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指传统社会中
①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 ②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 ?
③农民没有或很少占有土地 ④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所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肃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末事(商业活动)不禁,……而游食者众,农之用力
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
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商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废除分封制,行郡县制

C.恢复周礼,实行仁政
D.行法治,实行严刑峻法
参考答案: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
注意关键词“商鞅”“事末不禁,国无富”。商鞅认为发展商品经济势头不禁止,国家将会走向贫穷。B、C、D项侧重于政治。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行于何时?其目的如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重农抑商。战国。确保赋税征派,巩固封建统治。
(2)闭关锁国政策。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3)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种观点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土地兼并现象盛行
B.“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盛行
C.小农经济的瓦解
D.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关键要全面理解材料观点,材料观点为“田是岿然而不变的财产,所以无论谁有钱就应买田”,买田热潮的兴起其直接后果必然是导致对土地这种财产的兼并。故选A。B项说法正确,但是不是直接的影响;C项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瓦解;D项错误,材料中的观点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在中国古代,普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人们思想上“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理念,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主张工商皆本的理念开始出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典型的代表就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